最新自然指數: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北京居首上海第三

中新網北京11月28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國際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·自然28日向媒體發布消息稱,其最新上線的自然指數顯示,中國科研城市在全球排名快速上升,北京仍居首位,上海升至第三。
通過分析全球主要城市和都市圈2021年在自然指數追蹤的82種自然科學期刊中的科研產出,并根據自然指數主要指標之一的文章份額(Share),《自然》增刊“2022年自然指數-科研城市”全球排序顯示,北京在世界領先的科研城市中依然保持首位,紐約都市圈保持第二,上海從2020年的位居第五升至第三,美國波士頓都市圈和舊金山灣區位列第四、第五。
與此同時,中國其他科研城市在自然指數中的產出也快速增加,其中,南京已連續兩年位居第八,在2015年時居第19位;廣州位居第十,也高于2020年第14位和2015年第42位。中國還有4座城市躋身全球20強:武漢(第11位)、合肥(第16位)、杭州(第19位)和天津(第20位),排名較2020年均有上升,杭州和天津則是新晉20強。
自然指數顯示,北京在物理科學領域的高質量產出居世界之首,上海和波士頓分列第二、第三,北京和上海在化學領域位居第一、第二;美國城市在生命科學領域仍然保持領先,紐約、波士頓、舊金山灣區和巴爾的摩-華盛頓是生命科學領域文章份額排名前四的城市,北京、上海則位居第五和第七。
《自然》增刊“2022年自然指數-科研城市”還關注到中美各自城市最主要的40組科研合作,并展示合作的不同分布情況:北京在自然指數中的科研產出占中國的五分之一,是中國最大的城市間科研合作中心,其次是上海;中國許多最主要的科研合作都是與北京進行,并且擁有多個合作關系城市的最主要合作城市也往往是北京;中國新的科研合作中心也開始浮現,南京表現最顯著。在美國,城市合作網絡主要圍繞紐約、波士頓和舊金山灣區這三個主要的中心,美國最主要的40組科研合作涉及的城市數量更少,但城市之間的關聯程度更高。
該增刊還特別介紹北京、上海、波士頓、紐約和舊金山灣區等領先的科研城市,揭示這些城市成功背后的關鍵驅動因素,包括高水平大學、機構和人才的聚集、一流科學儀器和設施的獲取、產業集群、政府對科研的財政支持、文化多樣性、生活水準等。
自然指數主編西蒙·貝克(Simon Baker)表示,北京和上海自2015年以來在科研產出方面取得重大進步,并且似乎對其他中國城市產生有力的輻射效應——通過科研合作幫助這些城市增加高質量的科研產出。顯然,中國將北京和上海打造成為創新驅動的科學中心并增加研發支出,這一雄心對于促進國內、國際合作,以及吸引人才都發揮了關鍵作用。(完)

經濟新聞精選:
- 2022年12月07日 09:00:41
- 2022年12月07日 08:53:06
- 2022年12月06日 18:28:39
- 2022年12月06日 11:34:17
- 2022年12月06日 09:25:53
- 2022年12月06日 06:53:37
- 2022年12月06日 06:13:12
- 2022年12月06日 05:24:41
- 2022年12月06日 00:10:32
- 2022年12月05日 22:11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