綜述:半導體“去臺化”是炒作?臺灣輿論憂滴水穿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綜述:半導體“去臺化”是炒作?臺灣輿論憂滴水穿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2年11月28日 13:35 來源:中國新聞網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字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字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享到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電 (記者 劉舒凌)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透露,該企業下一階段將在美國設立目前半導體最先進制程的3納米芯片工廠。更令臺灣民眾心驚的是,近期臺《商業周刊》圖文并呈報道了臺積電員工攜家帶眷,搭包機遠赴美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尤其后者,工程師們大量行李擠滿機場大廳、寵物狗一道出行的畫面,被陳鳳馨等知名財經媒體人稱為“臺積電震撼”。臺灣與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之間沒有直飛航班,《商業周刊》透露,11月初首班包機之后,數月內預計另有6個班次,共計運送一千名工程師與他們的眷屬。這批經驗豐富的科技人才,將為當地首座臺積電5納米芯片工廠試產、投產展開工作。至于傳聞許久并由張忠謀證實的3納米芯片工廠,報道顯示,為這第二座工廠預留的相關用地已打好地基,意味著該企業還將持續向美轉移產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趣的是,臺灣聯發科(全球第四大無晶圓廠半導體設計公司)執行長蔡力行本月中向外媒說出臺灣半導體“漸進全球化”趨勢,在民進黨當局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等多方面施壓之下迅速改口,發聲明稱“全力投資臺灣”。盡管執政者及綠營媒體以可觀的聲量、版面斥責“‘去臺化’系無效炒作”,這一熱詞不脛而走。臺灣民間議論紛紛,原來,美方不只要投資、要技術,而且要人才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服務于自身地緣政治利益,美國結合使用制裁威脅、政府補助等多種“大棒與胡蘿卜”并舉的手段,正意圖將全球半導體制造收入囊中。臺灣大學政治學學者左正東出席電視節目時分析,此輪集中于鳳凰城的美國半導體建廠潮,韓國三星等多家跨國企業同樣來到當地投資。被視為臺積電赴美“最大推手”,美國前副國務卿克拉奇不諱言,要將半導體整個生態鏈、產業鏈移到美國去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實際上,包括臺積電在內,臺灣半導體產業對于向外尤其對美轉移產能一直以來抱持謹慎態度。島內觀察家注意到,從2020年5月決定赴美,到2024年5納米廠投產,月產能約2萬片芯片,這樣的情況對照臺積電歷來產能建設而言進度是慢的。從經濟角度考慮,張忠謀今年稍早不止一次直言,赴美投資成本比臺灣高逾50%,并且缺乏相關人才,在美國生產芯片是“徒勞之舉”“浪費的行為”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但顯然,單一企業面對美方全方位施壓、民進黨當局無心反抗(只顧強辯“最先進制程一定留在臺灣”),勢必敗下陣來,哪怕是被抬高為“護臺神山”的臺積電。意圖避免120億美元興建的5納米芯片工廠一開始即陷入困境,臺積電打出千名工程師集體遷移這張牌,以多年累積的人力儲備及技術支援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,是該企業此前投資大陸、日本都不曾出現的情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臺積電或芯片代工產業是臺灣經濟的驕傲。但數十年來,這一產業一枝獨秀,島內一線理工院?!芭_成清交”(臺灣大學,臺灣成功大學,新竹清華大學,陽明交通大學)相關科系最優秀的人才為其吸納,也抑制了其他產業發展,才成就這一獨步全球的芯片代工制造能力。也因此,千名工程師赴美,也被臺灣一些輿論視為臺積電“掏空”臺灣之舉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伴隨12月初鳳凰城5納米工廠首批機臺設備進駐,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,原先擬在高雄設廠的7納米制程將“暫時延后”。半導體產業牽涉投資金額巨大,赴美投資顯然不可能不影響、沖擊到臺積電在島內布局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何況,美方要的不只是臺積電5納米、3納米兩座工廠,還有臺灣相配套的上下游產業鏈企業。滴水穿石,半導體產業逐步“去臺化”,顯然是經濟轉型乏力、后繼支柱產業難覓的臺灣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必須面對的難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。近來,島內媒體人回頭梳理1980年代“美日半導體大戰”以來的歷史,發現日本從1988年一度占世界半導體市場50.3%份額,衰退到2019年僅余10%,且利潤較低;在世界半導體十強企業中的版圖從接近一半,跌至2019年僅有東芝名列第九,最終因經營嚴重虧損而出售半導體業務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方以30年左右的時間達成上述局面,曾經使用的各種手段如今再度出場,臺灣有識者當清醒應對。(完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編輯:朱延靜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,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。 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(0106168)] [京ICP證040655號] [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9201號] [京ICP備05004340號-1] 總機:86-10-8782668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15699788000 舉報郵箱:jubao@chinanews.com.cn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©1999-2022 chinanews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論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頂部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韩女人性开放视频